教育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示范区教育体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着眼大局、立足本职,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努力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贡献力量。

优化资源供给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资料图片)

教育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就是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打造教育公平、教育安全、教育现代化等“综合体”。

示范区教体局坚持站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高度,撤并增减与提升改造相结合,推动资源优化重组,促进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与城乡人口流动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协调匹配。示范区先后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27个,合并微小班级21个,撤销空壳学校9个(教学点4个),有效提升了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完成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农村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80余个,使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强力推进济源一中附中新建、市实验幼儿园和市第一幼儿园拆除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优质资源有效供给,助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目前,示范区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98%,普惠性覆盖率达85.14%;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0.42%,其中一本上线1453人、上线率为30.87%。人民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美好愿望正在逐步实现。

完善职教体系

增强服务发展能力

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紧迫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成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之举。

近年,示范区坚持在“自强”“融合”“迭代”上下功夫,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示范区全力服务济源产教融合园区建设,支持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创高升本”,推进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本科独立设置;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示范点建设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校获批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此外,示范区还深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已培训技能人才8035名。示范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济源珠宝产业培训学院、白银珠宝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教师企业流动站等,汇聚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合力,助推经济发展。

回应社会关切

办好教育惠民实事

济源是工业大市,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不为子女上学犯愁、安心留在济源工作成为一道社会性难题。对此,示范区教育体育系统采取多种措施,破解随迁子女上学难题。近3年来,示范区已为来济务工经商办企业者随迁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9171人提供就近入学服务。

孩子“接送难”是家长普遍反映的问题。对此,示范区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为85000余名学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有效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此外,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示范区还全面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并使其全部进驻市民之家综合服务大厅,“一窗受理率”达到100%。示范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教师资格认定、新生入学报名、体育项目社团成立等事项办理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的转变;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重新审核登记校外培训机构。据了解,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的120家压减为12家,“营转非”完成率达100%。

2023年,示范区筹措1700万元用于困难学生资助,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顺利入学、安心就学。

擦亮体育名片

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如今的济源,无论是在城市大型体育馆,还是在乡村健身场所,随处可见人们进行体育运动的身影。坚持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近年,示范区积极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目前,济源有体育场地3200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3平方米,形成了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有体育协会45个、体育俱乐部53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名,均居全省前列。村(居、社区)、公园体育设施全部免费开放,篮球城等体育场馆分时段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3.1%。

生命因运动而充满活力,城市因体育而更加精彩。一直以来,示范区积极谋划实施“济源篮球振兴工程”,狠抓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和赛事体系建设。济源代表队在各级各类篮球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一步擦亮了“篮球城市”名片。示范区坚持以体为媒、以赛兴业,成功举办了2023首届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和2023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的首站比赛等大型赛事,促进了“体育+”业态融合发展,实现了赛事参与度与城市展示度同步提升、办赛经验积累与对外交流合作同步推进、正向宣传展示与正向激励引导同频共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新时代,新征程,示范区将持续以高质量教育培育高质量人才,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