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婕)为进一步推动中试项目(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成都市新能源、医药制造业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高质量发展。近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出台《关于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中试项目(基地)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细化五项措施进一步优化中试项目(基地)环评审批流程。
《通知》紧扣成都市委、市政府推动“三个做优做强”和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部署和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要求,从规范中试基地选址和建设、优化中试项目(基地)环评审批、加强中试项目(基地)环评保障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管理意见。针对优化中试项目(基地)审批流程,制定了“精简环评编制内容、优化中试项目环评、统筹调剂污染物总量指标、进一步拓展正面清单和探索中试项目集中打捆审批”等5项具体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对中试项目的环评进行“松绑”——对于建设单位利用原有中试设施、设备开展新的中试项目,满足相关要求无需另行报批环评;新、改、扩建研发中试项目,可将评价对象由具体的中试产品调整为中试平台以及鼓励产业园区管委会根据实际需求,探索统一类型中试项目打捆开展环评审批等举措,将进一步提高中试项目(基地)环评审批效率,提升审批质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为环评“减负”的同时,还需加强中试项目(基地)环评保障服务。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成立重点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工作提速专班,组建中试项目(基地)环评服务团队,及时解决环评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优化审批程序,做到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精准服务中试项目(基地)快速落地。
延伸阅读:
根据有关定义,中试为考察放大效应和设备运行情况,验证放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获得基础设计数据,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放大,以模拟规模工业化生产或扩试所进行的工艺研究活动。目前,成都市常见的研发中试项目主要涉及制药类、化工类和电子类。
根据前期工作经验及调研结果,部分制药、化工、电子类研发中试项目存在工艺较复杂、环境影响较大、环境风险较高的特点。目前,成都市对于中试项目的审批要求均是按具体产品的品种及规模进行评价,但在环评阶段,若参考生产项目的评审要求以品种为许可对象,很难将所有品种、原辅料使用量、审查工艺参数及研发工艺完全确定下来,而一旦有新的在研产品出现,则需重新进行环评,否则极易导致发生“重大变动”或“批建不一”的情况。以制药类研发中试项目为例,由于发生重大变动导致企业需要频繁编制环评报告和办理审批手续,整个环评周期较长,待完成手续后,该类药品研发成果却早已被沿海同行业企业捷足先登获取批文,从而制约了成都市制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