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四川经济网讯(康勇记者 侯东 文/图)“快看,快看,米仓山上小可爱也开始团年了,”近日,一组来自红外相机监测到的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猴子(藏酉猴)活动影像发布,与其一同发布的还有苏门羚、小麂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觅食、追逐、玩耍的活动画面。

在这些保护区发布的影像中能清晰地看到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活动的场景,它们好似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动物聚会“网络直播”,画面中,这些动物或悠闲地觅食,或欢乐地蹦跳,或淡定地散步,似乎是在迎接兔年新春的到来,让人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幸福感。

猴群活动

记者了解到,为了彻底摸清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组成、分布、种群数量、行为和生境利用等基础信息,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网格化监测,利用保护区矢量化数据,结合保护区特殊地形地貌,将整个保护区均匀划分成若干面积相同的公里网格,选择有效监测位点进行红外相机布设,对地面大中型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建立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网络化监测体系,实现了野生动物常态监测的保护区全覆盖,为全面建设保护区生物资源数字化监测信息平台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次保护区从网格红外相机共收集监测数据40余G,拍到视频和照片约3000个,有效野生动物视频和照片约2600个,野生物种共18 种(鸟类11种,兽类7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种,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三有”保护动物7种。

猴子觅食

据保护区最新科考报告显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哺乳类野生动物7目25科83种,鸟类17目53科268种,两栖类动物有2目9科20种,爬行类动物2目8科25种,合计28目95科396种。

据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红外相机技术和“3S”技术为监测手段克服了传统野生动物监测技术的局限性,极大地促进了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与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网格化监测体系建设完成,标志着保护区可以对各种大中型动物进行追踪,监测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等基本特征,评估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提升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水平,为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市旺苍县境内,总面积23400公顷,为中国南北自然分界线——秦岭至大巴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始建于1997年,2006年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占四川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29.9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