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期,中江县公共实训基地正式运行,目前已开展“农村建筑工匠”等培训3个班次,150余人参训。

实训基地

据悉,中江县公共实训基地是德阳市首个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公共实训基地,修建有实训大楼两幢,涵盖实训教学用房、成果展示大厅、学员食堂宿舍和相关配套设施等,可承担20个以上职业(工种)近1000人同时使用,每年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自实训基地建设以来,县人社局创新“一大模式”,坚持“一条路线”,整合“三类资源”,切实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发挥好功能作用。

缝纫培训班培训设备进场

创新“人社主导+机构入驻+校企协同”一大模式。一是人社主导场地。主要负责场地供给,选取反响良好、需求较大、共用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培训课程配齐装备设施,有效提升资源供给水平和利用效率。二是机构深化培训。引入10家职业培训机构入驻基地,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和技能人才缺口,共同开发车工电工、电子装配、养老家政、母婴护理等供需对接、产教融合的培训课程。三是院校提供师资。加强与中江县职业中专、德阳市富民技校等院校合作,进一步收录实训授课教师、职业技能导师等教师资源,有效充实基地优质师资力量。四是企业共享设备。组织宏发电声、凯达门业等重点企业成立“中江县职业技能建设联盟”,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作用,实现企业高精装备共享和资源整合。

坚持“强化培训+打造品牌+晋位升级”一条路线。一是大力开展培训。加速引培技能人才,力争全年培训企业产业技能工人2200人次以上,技能水平覆盖初、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多元化开展劳务品牌、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2300人次以上。二是创建精品课程。按照“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大健康”“中江劳务品牌”四大分类,进一步打造“中江表嫂”劳务品牌培训等特色化、品牌化培训精品课程。三是推动晋位升级。联合校企开展“专、精、尖”技术定点培训,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将公共实训基地升级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培训现场

据了解,中江县人社局还将充分整合“周边资源+国有平台+院校力量”三类资源,搭建“培训、竞赛、鉴定、就业、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稳定输出高技能人才,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整合周边沼源博物馆、沼源大讲堂等项目资源,持续打造产业集群。二是联合凯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立管理中心,推动基地实现公司化运作。三是指导中江县职业中专建设职业鉴定中心,健全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实现“培训后立即鉴定,持证后立即上岗”。

(陈鸿琦钟正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