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乔薇实习记者胡敏 文/图)新型工业化需要大量人才作为支撑,四川教育为此开展了哪些工作?2月2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化同步”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 高质量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程微梦就此介绍了将从四项重点工作着手。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程微梦介绍相关情况

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强专业设置省级统筹,实行“省控”预警机制。紧密对接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计划,新设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区块链工程等200余个新型工业化专业,有工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5个,高职专科专业点816个、中职专业点869个。

深化产教融合,凸显协同育人实效。依托高校成立“四川省互联网学院”“四川省无人机学院”等4个省级特色学院。获批和正在建设29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首创“双激励”机制,整合财政教育资金和工业资金,支持建设35个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大力促进新型工业化领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全省共有159家单位立项省级试点,其中面向新型工业化的有61家,占比38.4%。校企共建多主体、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其中涉及新型工业化的有20个。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推进新工科建设。聚焦制造强省战略,支持立项建设18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建设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75个,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从教育思想、质量标准、技术方法等人才培养范式进行全方位改革,适应新型工业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支持高等学校围绕国家安全和国防科技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具有战略性、带动性、全局性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单列安排高校引才育才奖补资金,专项支持高校引进培养顶尖、领军、拔尖、储备4类人才,不断壮大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