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川经济网广元讯(郭蒙 记者 侯东)“基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建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庞大的科普队伍、宽敞的办公场所和遍布全县的活动阵地、能够开展各项活动、并形成了多项理论成果。”近日,广元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省级社科普及基地代表--剑门关古蜀道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负责人罗启详细作了工作汇报。

据罗启介绍,基地常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文化活动,例如三月开展“科技之春”科普月、“四川省社科活动月”、五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九月是“全国科普日”活动和大型节庆等活动;基地持续办好了人文科普讲坛,十年来,剑门关蜀道文化讲坛16所分讲坛共举办讲座1033场,投入主讲老师和专家1016人,受众人数达55.6165万人次;基地持续举办四届蜀道文化全国征文大赛,征文收到稿件3000余件,评出优秀作品100余件;基地持续抓课题研究和建言献策,向省市申报课题20余项,向县委、县政府呈送调查建议报告22份;基地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近四年来,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指导服务667次,开展各种产业技术培训633场,受益群众达3.5万余人次。

会前,与会的省市县领导赴剑门关古蜀道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现场调研。调研组的省市领导认真了解了剑门蜀道的历史价值和保护现状。听了基地安排的专业讲解后,调研组领导给予剑阁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早在这次调研和考评前,剑门关古蜀道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已经接受省社科联三轮评估,均荣获全省“优秀社科普及基地”称号;2014年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基地;2017年4月,被省九厅局联合表彰为“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11月,剑门关蜀道文化讲坛被评为“广元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这些年,基地在持续向全县人民进行科普宣传的同时,也正在向外界打开一道宣传剑阁历史文化的窗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