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全国石油产量达2亿吨,天然气产量超2170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资料图】
其中,四川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带超深层、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超深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发现,山前带已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场,特别是龙门山复杂构造带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并获工业气流,初步揭开了四川盆地又一个大气田的神秘面纱。
3月9日至10日,第六届成都天然气论坛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石油学会、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联合主办。论坛上,5名院士及200余名行业专家学者就四川盆地复杂推覆构造带的地质认识、勘探潜力和勘探开发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推动国内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步,为四川盆地新一轮天然气战略发现注入新动能。
3月9日,第六届成都天然气论坛现场
看龙门山“底气” ——
资源丰富,是一片“蓝海”
据了解,龙门山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因应力背景复杂、地质结构多样,被称为“地质百科全书”。作为典型的叠合盆地,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深层海相多层系高能台缘滩相储层规模叠置连片展布,浅层陆相油气系统处于前陆坳陷-斜坡成藏有利区,勘探领域多、范围大,油气资源禀赋,是四川盆地重点油气勘探区。
作为西部典型“前陆盆地”,龙门山冲断带在几代地质人和找矿人的不懈努力下,山前带勘探开发已取得突破。
20世纪70年代中坝气田发现以来,龙门山前带相继发现了一批中浅层气藏。随着技术和认识不断突破,近年在中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也取得重要进展,双鱼石提交地质储量超千亿方,建成年产10亿方规模气田,龙门山南段平落坝构造平探1井取得重要进展,展现出山前带良好勘探前景。
“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持续推进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油气勘探,近期部署在推覆构造带上的红星1井首次钻揭推覆构造进入原地地层,标志着龙门山推覆带下盘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这不仅是一口井,背后更是一片潜力巨大的“蓝海”。
2022年6月4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红星1井成功钻至7779米完钻,栖霞组测获日产12.66万方工业气流,推覆体下隐伏原地构造勘探获历史性重大突破。
站在红星1井历史地标极目远眺,大地苍茫,地层深邃。
“在四川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勘探中,我们还面临地质认识、地球物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主任马新华表示,四川盆地红星1井克服多个重大地质和工程难题的考验,是突破,也是挑战。
随着不断向深层、超深层迈进,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也进一步增加。
3月10日,第六届成都天然气论坛现场
看龙门山难点——
地质带条件复杂,是一块“硬骨头”
“我们在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红星1井的勘探上取得重要突破,双鱼石开发也取得良好效果,增强了向龙门山推覆下盘进军的信心,但仍面临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储层展布不清等地质问题,工程技术上也面临重大挑战。”四川省石油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姜鹏飞表示,在建设国家千亿方天然气(页岩气)产能基地、打造中国“气大庆”的新征程上,期望龙门山推覆带勘探开发获得新突破,推动中国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新进展。
但是,由于受青藏高原强烈挤压作用影响,龙门山构造带地面、地腹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一直以来都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表示,可应用背景噪声面波成像方法,发现广泛分布的低速层,为进一步揭示相关地区的板块构造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看不清,就无法钻。”同济大学教授王华忠表示,虽然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双复杂”+深层超深层油气探区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但是,复杂推覆构造区油气勘探依然存在关键的未解问题。对此,他提出了复杂推覆构造区油气勘探地震数据成像数据新理念,来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指出,要攻克龙门山复杂推覆体构造带超深井钻井技术难题,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庆钻探公司等相关方要组成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团队,对龙门山构造各区块进行系统研究,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探讨钻井完井中各种问题的作用机理,找出它们的内在规律,创新建立适合于龙门山地区不同区块的优快钻井系列技术。
记者在论坛现场看到,多位院士和专家都重点围绕龙门山复杂构造带勘探进展、勘探技术与勘探成效、龙门山复杂构造带地质建模研究、复杂构造地震采集与成像处理技术、复杂构造钻井工程技术等几个方面内容,提出众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擘画了发展蓝图,为天然气工业如何再“更上一层楼”,“指点江山”。
上天难,入地更难。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焦方正表示,中国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勘探开发形势日趋复杂,勘探开发对象呈现“非、深、老”等特点,“向地球深层挺近”需要持续推进联合科技攻关;深层、超深层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需要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使命召唤,更需要开阔视野,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
看龙门山潜力——
物质条件优越、探明率低,是油气勘探“新篇章”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达40万亿立方米,目前探明率仅19%,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最具潜力的盆地。”姜鹏飞表示,去年盆地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三分之一,当好了能源保供的“顶梁柱”。
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勘探虽面临很多亟待攻关问题,但地质条件优越,发育规模烃源岩,纵向上多套规模储层连片分布,是四川盆地下一个万亿资源规模接替潜在领域,也是未来天然气产量增长的现实领域,实现其规模效益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盆地复杂推覆构造带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只要坚定信心,以后一定还会有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认为,四川盆地是典型的叠合盆地,其叠合结构决定了多套油气系统有效发育,其中川西深层海相烃源岩普遍高、过成熟及中生界烃源岩的特殊特征,决定了川西地区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红星1井虽然拉开了龙门山推覆带油气勘探新的序幕,但前路依旧坎坷而漫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道伟在论坛结束时表示,在地质建模方面,龙门山构造带沿北东向延伸近500公里,应力背景、岩性组合、断层发育机制、原形盆地特征等差异很大,规模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落实;复杂构造带钻井复杂、周期长,针对性开展大尺寸井眼及难钻地层钻井提速、推覆体破碎性地层复杂防治技术等优快钻试技术攻关势在必行,在保障井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速度、缩短钻井周期,才能为龙门山复杂构造带打开局面、规模效益增储上产保驾护航。
(四川经济网记者 唐千惠 实习记者 李露萍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