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王炎)距离2019年11月省政府出台《四川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已经过去三年,四川省应急救援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据悉,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四川各级各部门坚持边建设边应急,全方位强化应急准备,先后有效应对处置了2020年“8·17”绵阳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8·18”乐山特大洪涝灾害,2021年冕宁“4·20”森林火灾、“9·25”天全山洪泥石流灾害,2022年“1·12”丹巴电站透水事故、“9·5”泸定6.8级地震等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资料图片)

省上部署把准“方向盘”

行动计划要见实效,首先要明确发力方向。三年来,四川从省级层面统一部署,明确了落实行动计划的重要一环——与周边城市协作共建。

据介绍,四川作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大省,为防范化解风险、应对灾情险情,三年来,不仅省市县齐发力,还积极联合周边城市。2020年6月7日,省应急管理厅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7个省(区、市)应急管理厅(局)在蓉签署省际《应急联动工作备忘录》。各方在工作互联、预案互补、能力共建、信息互通、力量互援、救援互动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进一步加强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此外,省应急管理厅还专门成立行动计划推进办公室,统筹重点项目推进、全过程督促指导、跟踪问效。同时,建立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落实资金保障,加强建设指导,确保重点任务有效实施。

基础建设踩下“加速器”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关键,三年来,四川围绕地震、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等“全灾种”应急应对工作,在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上不断发力。

在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方面,全省布局建设的8个应急救援基地,截至目前,四川石化(彭州)基地建成投用,攀枝花、广元基地基本建成,达州、内江基地主体完工,省应急救援中心基地(简阳)、省应急救援总队基地和甘孜基地正加紧推进建设。

据悉,应急救援基地建成后,将基本构成全域覆盖、区域联动、支撑有效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在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等重点林区建成直升机起降点20个,重点林区森林航空消防覆盖率将达到85%。

在信息化平台建设上面,截至目前,省级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基本建成,应急指挥、视频调度、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等6个子系统投入使用,204个市县级应急指挥场所具备“双调度”能力。

此外,四川还建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和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智能感知系统,接入重大危险源企业243家。搭建应急无线通信主备核心网,配备应急通信装备5000余台(套),集有线网、无线网、卫星网于一体的综合通讯网络基本形成。

救援协同配强“动力源”

救援效果想要好,队伍建设要做牢。目前,四川城乡消防站队和专职消防力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省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现了由单一灾种向多灾种综合救援的转变。

此外,装备结构也持续优化,高精尖装备更加完备,装备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与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与救援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相匹配的装备体系基本形成。

有了良好的队伍和精良的装备,如何协同调动?四川上下贯通的指挥平台、高度共享的数据资源,为可视化、扁平化指挥提供了有效途径。

2018年11月,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成立伊始,迅速组建了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由厅领导带头值班,应急中心指挥长和值班人员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在岗的值守制度。全省各地一旦有突发灾害事故,都会第一时间上报到指挥中心。

“作为应急管理厅的‘中枢神经系统’,针对每一类灾害事故,指挥中心都有清单化、流程化、模块化的实战处置流程。针对具体的灾害,每一个岗位要做什么,都清晰地列出来,严格执行、动态应变。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灾险情,及时妥善处置。”四川省应急厅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田涛说,平时有序可靠,关键时刻才顶得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