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四川经济网讯(徐艳梅记者 毛春燕)1月14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政协委员康俊。他表示,在履职调研中了解到,川渝两地水资源缺乏,供水受地形影响明显,迫切需要加快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建设,为川渝腹心区“解渴”。他说:“由于腹心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将进一步加快发展,而可利用的水资源捉襟见肘,存在的瓶颈亟待解决。”

“长征渠引水工程”并不是一个新词,这是一个具有供水、生态、灌溉等重要作用的跨市、跨省、跨流域的大型引调水工程。长征渠引水工程已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专项规划》《西部大开发规划》。

长征渠引水工程供区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区域,是国家水网骨干输水通道,也是全省“五横五纵”引水补水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成渝腹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压舱石工程。

根据最新规划显示,长征渠引水工程拟采用青衣江和大渡河双水源方案,分别设置北、南总干线为供水区骨干输水线路。四川供水区涉及成都、自贡、泸州、内江、乐山、宜宾、眉山7市28个县(市、区),重庆供水区涉及16个区,远期规划年均供水总量32亿立方米。

康俊建议,加快启动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从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角度,统筹思考水网布局,加快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报告审查审批,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主动对接,及时批准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加快完成项目可研立项批复,及时开工建设,助推项目尽早发挥效益。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腹心区域之一,内江地处川中丘陵径流低值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483立方米,是全省五个水资源短缺市(州)之一,是全国108个最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属于典型的资源性、工程性、季节性缺水地区。

康俊忧心地说,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预计2030年,内江需水量将达到13.6亿立方米,存在缺口4.88亿立方米。为此,他希望省上统筹考虑长征渠灌区水资源配置。

“建议省上统筹考虑灌区7市对长征渠水资源和工程建设的渴求,将沱江生态补水纳入长征渠规划内容,特别是基于内江资源性、工程性缺水的现状,在水资源分配、水工程布局和灌面覆盖范围等方面给予内江倾斜和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内江及川渝两地缺水问题。”康俊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