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苏俊 毛春燕 陈康 文/图)3月22日,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获悉,在日前印发的《2023年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为今年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制订了时间表,绘制了施工图,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

“这份工作要点体现了一个实字,目标实,举措实,责任实,效果实。”拿着这份工作要点,一位成都市轨道交通企业负责人如是表示。


【资料图】

目标实:力争轨道交通制造业规模超过450亿本地配套率达到60%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

《工作要点》遵循“纵向延链、横向拓展、协同融合”的发展思路,构建“链主企业+领军人才+产业基金+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业生态体系,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2023年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要实现发展能级稳步提升,力争轨道交通制造业规模超过450亿元;全链协同显著增强,轨道交通新开工项目车辆装备本地配套率达到60%,机电系统本地配套率突破20%。

举措实:7个方面共计21条举措助力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

《工作要点》涵盖强化产业规划引领、实施重大项目攻坚、推动科技创新赋能、聚焦企业培优育强、支持企业“专精特新”、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7个方面共计21条举措。

其中,将以“图示+清单”的形式,可视化、清单化、动态化更新产业图谱;从企业培育、市场拓展、创新孵化、场景营造、要素保障等方面,制定特色鲜明、层次清晰、精准实用的专项政策体系。突出“链主”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以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重点精准招引目标,制定2023年轨道交通产业链招商方案。把轨道交通产业项目纳入全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统一平台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开展项目促建服务专项行动,牵头做好项目促落地、促开工、促建设、促达产、优服务等工作。启动低运量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支持企业开展有轨电车、磁浮列车、氢能源列车、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等新制式轨道交通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山地轨道交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市场;支持企业发展,促进成都轨道交通本地企业“走出去”。积极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示范的典型企业和园区。

保障实:健全五级工作推进机制建立跟踪问效机制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

为确保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取得实效。《工作要点》明确,要健全“市领导+牵头市级部门+要素保障部门+区(市)县+产业园区(功能区)”为架构的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市领导作为产业建圈强链“链长”的总牵头、总协调、总调度作用,完善工作专班推进机制。

同时,建立跟踪问效机制。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导向,充分体现当前产业综合竞争力以及“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等“5+N”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情况,对产业承载地、专班成员单位推进产业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实施考核评价。

效果实: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主营收入已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速10%

据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在成都落地并加快建设,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已迈入高质量转型发展关键期。综合实力稳定提升,全产业链主营收入已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是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西部唯一具备城际动车组制造和高级修业务的城市。

除此之外,成都装备制造也在快速发展,“专精特新”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上市企业4家,整车产能突破1500辆,具备全谱系车辆制造和维保能力,2022年装备制造主营业务收入423.2亿元。创新动能持续蓄积,拥有国家级平台7个,省级平台25个,中车西南研发中心、交控科技产品制造中心等平台加速聚集。载体支撑明显增强,建成四大产业承载地,已形成“一总部三基地”协同发展局面,重点园区累计引进企业及项目200多个、建成专业载体近150万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1000亿元。市场空间前景可期,川藏铁路、成渝中线等重大工程项目总投资约4000亿元,成渝地区2025年轨道交通总规模达1万公里以上,成都市域线路“十四五”累计投资预计800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