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德阳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守住了食品安全防线,全市未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食品安全敏感舆情,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资料图片)
“全要素”保障,党政同责全面落实
党政高位推动。德阳市委、市政府严格执行《德阳市市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10余次研究食品安全相关工作,风险会商、定期调度、通报督导等工作机制不断优化,上下联动、整体行动工作合力全面提升。
全面落实包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头包保食品安全A级主体,全市4530名干部包保取证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6396个,督导、督查工作有序推进,“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
提升治理能力。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十大“微改革”项目,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场监督管理所建设规范系列标准,全面推进1局13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末端”网格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严考真奖争优。连续5年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予以推进,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并兑现50万元奖励补助资金激励创先争优。
“全覆盖”监管,食安防线更加坚固
严格全程监管。实施农产品追溯管理,大力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市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46.5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21.2万吨。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推行“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全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率达100%。
狠抓风险防控。强化集中监管仓风险管控,累计入仓2.3万吨,采样76030组,经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入驻“川冷链”平台企业1288家,落实库长责任制827个。加强监督抽检,完成食品监督抽检7635批次,核查处置625件;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492个,合格率99.59%。
强化依法治理。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4275户次,排查整治隐患18708个,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24件,罚没586.92万元;公安机关立案查办42件,移送起诉32件54人,其中“5·27案”捣毁窝点5处、破获犯罪团伙10个,打掉覆盖30个省市产供销一体的犯罪网络,形成强大震慑。
“全链条”发力,食品产业规范提升
促进规范提升。强化市食药检测中心技术支撑,建立实验室合作平台、与领头食品生产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产品研发、标准修订、质量攻关,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打造示范食品小作坊30个。在全省率先出台食品摊贩管理的政府规章,破解食品摊贩规范管理难题。
注重品牌培育。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6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77个、绿色食品54个、有机农产品3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4个。
壮大特色产业。成立全市白酒产业专班,加快推进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4亿元。促成中国酒业协会领导到绵竹实地考察,德阳商投集团与四川酿酒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绵竹高新区建设“四川省优质白酒产业园区”工作有序推进。
“全民化”参与,社会共治不断深化
推进示范创建。持续开展“双安双创”工作,全市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6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4个。开展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创建A级规范化农贸市场18个。21家母婴用品店通过示范店创建验收。
加强宣教引导。把食品安全纳入党委、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的重要内容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计划,全市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相关培训20余次。认真开展全省食品安全员职业技能培训试点,近200名食品安全员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持续开展“你点我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余万份,国、省各级媒体宣传报道食品安全信息200余篇次,德阳食安声音“穿透力”不断增强。
凝聚各方力量。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建设,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联合文明办、团委等6部门推进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相关专家深入食品企业开展问诊指导,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创作140件科普作品参与四川省首届食品安全科普创作大赛,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钟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