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绵竹市孝德镇始终把抓项目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牛鼻子”,通过“用好年文化增量、用实项目资金增流量、用足现有资源活存量”,初步形成了“轴心示范、两翼带动、多点支撑”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2022年,兴隆、清华、桂兰等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其中,年俗村集体经营公司月均营收达7万余元。

轴心示范,打造集体经济文旅主轴


【资料图】

孝德是德孝故里、年画之乡,是四川省第二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大自然的风景馈赠、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生动素材。

作为国家4A级景区的孝德镇年画村,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秉持“让游客耍安逸、让年画艺人技艺、让老百姓得收益”的目标,成立年乡画里集体资产公司,通过观光旅游服务、主题产品生产销售、非遗研学体验等,把有“看点”的建设成果转化为有“卖点”的发展效益,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实现50余万元。年画村坚持“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通过“艺人拿手艺换股份,村民拿积分换股份”的收益共享模式,带动全村2400余人参与年画的生产制作,不仅让“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成为可能,更让传统文化以新姿态融入群众生活。2022年画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作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年俗村,依托深厚农耕文化和年趣景点,以农文旅融合点亮“致富路”,成立年俗村农业合作社,发动党员能人、产业大户、群众等入社,合股建成蔬菜观光园等基地,推动形成观光、餐饮、休闲于一的乡村旅游聚落;成立年俗旅游公司,从事旅游项目开发、休闲观光、园林绿化等19类经营项目,通过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丰富旅游业态、增加体验供给,打造的“年俗·年舍”2022年实现营收40余万元。

两翼带动,打造集体经济工农两翼

孝德作为绵竹的南大门,德阿路、射水河平行而进、横贯南北,沿线分布着以川润化工、金桂兰水泥、新瑞欢建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和以剑南粮油园为核心的农业基地,共同构成了“两翼两廊”的发展格局。

在德阿路沿线,桂兰村依托工业起步早、域内企业密集的优势,精准把握企业生产需求。针对企业仓储需求日益增大的现状,桂兰村全面摸排辖区工业遗存建筑,积极争取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建成桂兰仓储项目,以每年10万元的价格挂牌出租,既满足了企业需求,也盘活了闲置资产,更实现了集体增收,起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同时,沿线村(社区)还通过“企业+村集体”模式,在环境保护、就业增收、产业发展等方面,推动企业、村集体、村民三端发力、同频共振,让群众在家门口致富、企业在共建中壮大。

在射水河沿线,依托水源充沛、土壤肥沃、耕地连片优势,清道社区、年俗村利用剑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契机,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集中连片流转耕地2400余亩,进行田型调整,建设高标准农田。田型调整增加的有效耕地成为集体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体产业发展基金,逐步扭转该区域部分村组“守着资源要饭吃”的被动局面。

多点支撑,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支点

作为三镇合一的“大镇”,孝德镇始终坚持融合发展、特色引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多点开花、全面进步。

对处年文化旅游发展带上的村,突出年文化特色,围绕品牌提升、风貌提级、设施提质,力求做精做细文章。比如:针对景区车辆无序停放问题,年画村筹集资金200余万元,新建3处智能停车场,既方便了游客出行,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年俗村注册了“画境·年俗村”“年俗·年酒”“年俗·年味道”等多个品牌商标,为发展预留了空间。

对处在绵竹城郊接合部的社区,注重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城区发展,力争资源要素共享、城市功能共建,为集体经济发展借势赋能。比如:清华社区、文河社区依托邻近主城区的优势,通过出租闲置场地、闲置门面等集体资源资产,引来了人气、聚集了商气、夯实了基础。

对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村(社区),围绕抢抓发展机遇、加大基建投入、注入发展活水,想方设法找项目、找资金,力图转型发展突破。比如:桐麻村坚持集体经济发展与突出问题治理统筹衔接,紧紧抓住射水河防洪治理工程实施契机,对原河流滩涂、烂泥坑塘进行改造,建成鱼塘13亩,实现闲置坑塘“变废为宝”,2022年村集体收入较2021年增加10万余元。

(钟正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