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四川经济网达州讯(记者 王晓英)“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是全力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强市,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的坚实产业支撑。”2月13日-2月16日,政协达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达州市政协委员唐明会提出加大达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的建议。
唐明会告诉记者,经他走访调研发现,近年来,达州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狠抓企业培育,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阶段性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达州市“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了138家。但是,仍然存在传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发展意识不足、现行政策有待强化等问题,而且对标先进市(州)仍有较大差距。
为此,唐明会从内部培育、外部引进、专家服务、政策引领四方面提出建议:
强化科技企业的核心研发能力——一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和成本。二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项目。三是税收政策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成果投入,对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科技投入大、研发风险高、研发周期长的行业出台单独的优惠政策。
招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市在招商引资时,不仅要招引龙头企业、大项目,也要注重围绕“3+3+N”重点产业短板,招引各类创新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开展专项诊断服务——每年邀请信誉好、服务质量好的第三方专业诊断机构,对拟培育企业进行诊断服务,提出个性化、系统化的企业对标培育方案,帮助企业补齐短板弱项。如绵阳市组建“政+专+服”工作专班,2022年为103户企业开展诊断服务,提供专家建议320条,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引领——一是强化政策激励,落实相关支持举措,要及时兑现市级奖励资金,同时各个县市区也可叠加相应的奖励政策,让扶持政策更精准、更聚焦。二是提升培育环境,出台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政策,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可借鉴其它先进地市州的做法,如绵阳市印发了《绵阳市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围绕金融、市场开拓等27条办实事清单指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